首页
解决方案
经典案例
资源中心
关于我们
4009-612-812
搜索
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 > 企业新闻 > 详情

把碎片时间变为宝!这家三甲医院用“它”破解随访难题

作为一所创建于1971年、淮海经济区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于一体的重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,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矿总医院多年来深耕学科建设,其王牌科室心内科更是技术精湛、声名远播。科室年门诊量超数万人次,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数千例,患者出院后随访需求巨大且至关重要。然而,正是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医院,也曾被“随访”这件“小事”深深困扰。如何将顶尖的临床实力,转化为出院后持续、温情的患者关怀,成为他们寻求突破的关键。


1.随访困局:时间、信任与工具的三重挑战


在徐矿总医院心内科,李医生有一份“隐形工作清单”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:


  • 冠心病术后需监测用药的张叔叔

  • 心衰恢复期要跟踪体征的王阿姨

  • 心律失常需叮嘱复查的李女士

……


他们都是刚刚出院、最需要医生持续关心的患者。这些待随访的工作,不仅关系到患者康复成效,同时还是国家临床路径和医保要求的重要环节。


但李医生提起随访,总会忍不住叹气:“道理谁都懂,可医生哪有整段时间能坐在诊室里打电话呢!”


  • 门诊室里,每天要接诊几十位患者,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;

  •  电话这头,拨出的电话十有八九被患者拒接;

  • 加班补录,下班以后还要抱着电脑补录随访记录,流程繁琐不说,数据还不够规范,难以形成统一管理。


久而久之,随访成了一件“人人重视,但难以落实”的尴尬事。


"我们比谁都希望做好随访,但现实是既缺时间,又缺有效工具。"李医生揉着太阳穴,语气中满是无奈。


2.一次“碎片时间”的尝试与价值


去年底,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矿总医院上线了一套新的随访系统。


这天,李医生像往常一样,结束门诊、查房等一系列工作后,并未急着离开。他走到走廊,拿起手机,点开企业微信里的随访界面,看到界面上的第一个患者张阿姨的名字,直接点了下一键外呼。


近期新上线的系统内集成了医院的呼叫中心,此次通话不再显示陌生号码,患者的手机屏幕上清晰呈现出“徐矿总医院”的官方标识,有效避免了以往因号码陌生而被拒接的困扰。


张阿姨接到电话,听到了是他信任的李医生,非常开心,“李医生,辛苦了,还特意打电话问我情况……”


通话结束后,李医生直接在手机界面填写随访要点,便捷高效,轻巧自然。


如今,随访的时间和地点都灵活了,随访化作分散在日常零碎时间中的“小动作”,不再堆积成山,也显著减轻了医生下班后的负担。


李医生在食堂吃饭时还时不时地跟同事分享:“以前总觉得随访是负担,现在成了顺手就能做的事。”


 

2.接听率提升与信息质量的飞跃


科室可以从随访系统的数据看板上,工具的使用让随访电话的接通率从以往不足50%大幅提升至90%以上。



同时,医院质控部门也发现,随着接通率攀升,医院能够主动收集到的患者康复信息也实现了从“零散被动”到“系统完整”的质变。


以往,医生很难系统性地掌握患者出院后的情况:血压控制得如何?药有没有按时吃?症状是否反复?只能偶尔在患者返院复诊时零碎询问,更多时候处于“患者不找、医院不知”的被动状态,存在明显的管理盲区。


而现在,一旦电话接通,沟通变得高效而深入。就像张阿姨,她一看到是“徐矿总医院”的官方来电,便放心接起,还主动反馈:“医生,我这两天血压有点波动,您看调药吗?”这样高质量的信息互动已成为常态。医护人员不仅能及时了解患者体征,还能收集药物不良反应、生活方式依从性、心理状态等多维度信息,真正实现随访数据的全面性、连续性和系统性。


随访,不再只是“例行公事”,而是连接医患的桥梁。


3.管理价值的跃升


随访数据的价值飞跃,远不止于接通率和数量的提升,更在于实现了全流程、可追踪的动态管理。


  • 从“静态存档”到“动态追踪”:所有随访数据自动沉淀在系统中,形成连续、可追溯的患者康复档案。不同于传统表格记录中难以关联的零散记录,系统支持按人、按病种、按时间维度灵活检索与整合,哪怕跨越三年五载,患者每一次的反馈都清晰可循、纵向可比;


  • 从“人工统计”到“自动洞察”:医院可实时查看每位医生的随访完成率与沟通质量,无需手工汇总与公式计算。系统自动统计关键指标,并支持多维度分析患者的共性问题,为临床路径优化与服务质量提升提供数据依据;


  • 从“个人台账”到“无缝传承”:即便医生岗位调整,其企业微信端的随访任务与历史记录也可完整移交,新接手的医生能迅速把握患者情况,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责任的有效传递。


 

这意味着,医院的管理维度,已从追问“做没做”,全面升级为考量“做好没”。


随访,从“形式”走向了“质量”。


4. 政策引领下的随访价值


事实上,国家也在不断强调随访的重要性。


无论是《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》,还是《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》,都把“诊后随访”列为重点任务。


  •  响应国家政策,实现规范管理

根据《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》等政策要求,随访是健全分级诊疗制度、强化患者全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。系统化、规范化的随访,既符合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和临床路径实施要求,也为医院落实“国考”中关于患者连续服务、降低复发再住院等指标提供了扎实的数据基础。

 


  • 改善就医体验,提升患者满意度

《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》明确将“诊后管理与随访”列为重点任务。徐矿总医院的实践表明,高效、温情的随访极大增强了患者离院后的安全感与信任感,真正实现了“出院不离管,康复有人问”,是国家“以患者为中心”服务理念的有效延伸。


 

  • 从应对考核到服务人民健康

随访做得好不好,不仅是完成政策考核的指标,更是医院服务百姓健康能力的体现。做好随访,意味着医院不仅在完成治疗,更在守护健康;不仅在回应要求,更在践行使命。


5.随访工具——康博嘉HCRM


这一切改变的实现,离不开康博嘉HCRM系统的深度赋能。


作为贴合医疗场景的数字化助手,它无缝融合企业微信与院内呼叫中心,以轻便、智能的方式重构了随访流程:


  • 操作极简,融入工作日常:医生无需额外培训,在企业微信即可轻松发起随访。企微熟悉的操作界面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,让随访自然融入医疗行为;

  • 官方标识,信任显著提升:系统自动以“医院官方号码”外呼,有效消除患者拒接顾虑,实现高达90%以上的接通率;

  • 数据自动沉淀,管理实时可溯:每一次通话完成后,随访记录即时录入并结构化归档于HCRM系统,真正实现全程可追踪、可统计、可考核。


 

徐矿总医院的实践表明:只要方式得当,随访可以真正做到高效、温情、可管理。


康博嘉HCRM,就像是安静的幕后力量,把医生的碎片时间、患者的接听率、医院的数据沉淀串联在一起。


结语


随访,本该是医疗服务的延伸。如今,在信息化的助力下,它终于回归初心:


  • 医生不再为时间发愁;

  • 患者不再拒接电话;

  • 医院不再担心数据散乱。


随访,不再是负担,而是医患关系中最自然的延续。


这就是徐矿总医院随访变革背后的故事,也是越来越多医院正在走的路。


标签: 医疗信息化
4009-612-812